一、 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理工科信息类/非信息类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性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以C语言为背景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能、基本编程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掌握调试程序的一般技能。为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信息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二、 虚拟实验目录
实验一:C语言结构与语言环境
实验二:程序的输入输出
实验三: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
实验四: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实验五:算法过程模拟——真假话问题的算法设计
实验六:数组的存储原理仿真
实验七:排序算法模拟
实验八:汉诺塔问题原理模拟
实验九:函数递归过程仿真——二分法查找法
实验十:指针的程序设计
实验十一:结构的程序设计
实验十二:链表动态过程动画
三、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部分(32学时)
第一章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1学时)
第二章 C语言概述(1学时)
第三章 数据类型与运算规则(3学时)
第四章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1学时)
第五章 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2学时)
第六章 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4学时)
第七章 数组(4学时)
第八章 函数(4学时)
第九章 指针(4学时)
第十章 结构、联合与枚举(6学时)
第十一章 文件(2学时)
实验教学部分(16学时)
⑴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与开发环境(2学时)
⑵ 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2学时)
⑶ 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2学时)
⑷ 数组(2学时)
⑸ 函数(2学时)
⑹ 指针(3学时)
⑺ 结构与链表(3学时)
三、 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10%平时作业(客观题)+30%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编程练习)+10%大作业(两次:数组之前一次,4分,数组之后一次6分)+50%期末考试(其中20%客观题+30%编程题)。
四、 大纲说明
1.本课程大纲针对信息类相关学院的本科生。
2.在实际的教授本课程的过程中,可根据相关课程(计算机基础或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等)的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3.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删节。
五、 教材、参考书
教材
李凤霞、刘桂山等.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王树武等.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习题与上机指导(第三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