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建议工学非电类学生选修。课程任务是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接口电路及硬件连接关系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硬件设计知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熟悉程度,结合教学实验,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以后学习其他计算机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程内容包括电类专业的“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接口技术”等课程内容,以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为基础,重点突出计算机硬件原理,并进行一定动手实践。

      本课程的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课程内容保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结合产业发展动态,本课程紧跟目前产业界最新的硬件技术发展,时效性很强,学生学习内容将有直接的应用,便于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充分结合校内计算机条件,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参与PC机、专用计算机的组装、配置、调试和基础开发等实践学习。

      第三,课程资源开放,本课程将设立课程主页,同学们可以下载课件、其他同学完成的报告类作业、行业动态信息等,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虚拟实验目录

      实验一:串并通信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二:网络路由交换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三:南桥北桥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四:硬盘内部结构与信息分布

      

      

三、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3学时)

      第二章 指令系统和CPU(4学时)

      第三章 存储系统和存储器(3学时)

      第四章 总线和主板(2学时)

      第五章 中断机制和操作系统(2学时)

      第六章 I/O接口和输入输出设备(4学时)

      第七章 多媒体技术和设备(2学时)

      第八章 服务器和嵌入式硬件(2学时)

      第九章 计算机硬件新发展(2学时)

      

      

四、 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本课程实行闭卷考试,满分 100 分。 60 分以上成绩合格。平时作业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五、 大纲说明

      先修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在本科第3学期学习。

      

      

六、 教材、参考书

    教材

      内部资料。

      

    参考书

      [1] 周锋, 戴志涛, 倪辉, 白中英.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邹逢兴, 陈立刚.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