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的与任务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教育选修课。本课程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密码学基础等几个方面讲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框架和技术,使得学生能较为全面的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本课程区别于传统密码学课程,以网络安全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兼顾密码学和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等原理,突出对网络管理工具、网络安全工具、数据保护和系统恢复的应用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理论和技术。最后,本课程讲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最新技术,包括可信计算与可信网络、无线安全、IPV6安全、云计算安全等。

      本课程的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该课程在讲授原理和技术的同时,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以作业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定量的实践工作,对讲述内容有理性和感性的认识;第二,该课程设有相关课程主页,通过网络进行增加学生和老师的沟通;第三,依托该课程教学进程,将邀请国内著名网络安全公司的技术总监、资深专家以特定专题方式开展技术报告,增加学生对产业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虚拟实验目录

      实验一:路由分发模拟

      实验二:IP地址与MAC地址

      实验三:虚拟分布式网络配置

      实验四:防火墙设置过程模拟

      实验五:蠕虫病毒与木马病毒攻击过程仿真

      

      

三、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述(2学时)

      第二章 协议安全和虚拟专用网(2学时)

      第三章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2学时)

      第四章 黑客攻防与入侵检测(4学时)

      第五章 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4学时)

      第六章 密码体系和加密机(3学时)

      第七章 数据库系统安全技术(2学时)

      第八章 病毒及恶意软件的防护(3学时)

      第九章 防火墙应用技术(3学时)

      第十章 操作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3学时)

      第十一章 网络安全综合解决方案(2学时)

      第十二章 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2学时)

      

      

四、 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本课程实行闭卷考试,满分100分。60分以上成绩合格。采用日常性考核(作业)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作业成绩占30%,期末为闭卷笔试考试,成绩占70%。

      

      

五、 大纲说明

      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任选课程,在本科第7学期学习。

      

      

六、 教材、参考书

    参考书

      [1]Willam Stallings著.孟庆树等译.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四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1.

      [2]贾铁军等著.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实践教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3]Bruce Schneier著.吴世忠等译.应用密码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4] Greg Holden著.王斌译.防火墙与网络安全——入侵检测和VPN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