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理工科计算机学科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入门性基础课程。
本课程全面、概括性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内涵与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组成原理,初步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其中一些重要概念;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与安全、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等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本课程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初学者展示计算机科学的全景,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为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面发展的计算机开发与应用人才打下基础。
二、 虚拟实验目录
实验一:图灵机模型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动画
实验二:计算机的数值表示原理
实验三:内存管理模拟:段式存储管理
实验四:I/O管理:轮询、中断与直接存储器管理
实验五:虚拟SQL数据库操作
实验六:局域网的工作过程模拟
实验七:万维网的工作过程模拟
实验八: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启动和运行过程的隐患
实验九:算法设计与物流优化仿真
三、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部分(24学时)
第1章 计算机概述(2学时)
第2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4学时)
第3章 计算机组成基础(3学时)
第4章 软件与操作系统(2学时)
第5章 算法与程序设计语言(4学时)
第6章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3学时)
第7章 软件工程基础(2学时)
第8章 数据结构基础(2学时)
第9章 数据库基础(2学时)
*第10章 计算机图形学
*第11章 人工智能
*第12章 计算理论
实验教学部分(8学时)
本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专题报告。要求学生在发布的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作为自己的讨论专题,也可以自己选择相关题目(需经任课教师批准)。
专题报告要求:
1. 通过Internet和图书馆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2. 按一定的格式要求,用WORD文档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专题报告;
3. 制作专题报告的PPT演示文稿,不少于10张幻灯片,要求图文并茂并包含适当的演示效果(如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等);
4. 要求对专题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制作EXCLE文档,要求合理使用各种格式和公式。
5. 专题报告中必须要有个人的分析和见解
四、 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日常性考核(作业)、专题报告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满分200分,60分以上为成绩合格。平时作业成绩占10%;专题报告成绩占40%;期末为闭卷考试,成绩占50%。
为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对于在专题报告中表现优秀的作品可在总分中加1-10分,但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五、 大纲说明
1. 本课程是理工科信息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土门课程,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普及程度不同,本课程的内容将随技术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进行适当调整。
2.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不包括网络操作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等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为了是学生能够完成专题报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选修另外开设的专门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课程。
3.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以专题报告为任务驱动,主要围绕通过Internet进行文献检索、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的训练等进行,以最终能按要求完成专题报告为目的。
4. 大纲中带*号的章节属于提高部分,根据各年学生具体情况(包括专业情况,学生计算机基础情况等)的不同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讲授学时(如讲授则需压缩其它章节的学时数)。
六、 教材、参考书
教材
Behronz A. Forouzan(美)著,刘艺等译.计算机科学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书
[1]樊孝忠等.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薛庆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与上机指导(第四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